教学质量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质量 >> 学生就业 >> 正文

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2018年02月28日 15:44  点击:[]

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北京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北京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提高高等教育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工作开展制定以下方案。

  一、 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以产教协同推动创新创业人才成长为基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北京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创业能力、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2.基本原则

  创新理念,树立体现时代发展特征、反映人才成长规律、具有院校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统筹资源,集聚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强化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3.建设目标

  2015年启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组建校企兼具、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专家队伍,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跟踪、研究、评价、反馈机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建设项目,力争在2017年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北京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推动高校形成符合办学定位,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到2020年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创新成果与创业服务无缝对接、高校与中关村科技园紧密协同,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各环节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发展的文化生态。

  二、 建设内容

  (一)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4.创新培养机制

  以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双培计划”为依托,推动市属高校与中央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加强协同、共享资源,共建专业教学团队及虚拟教研室,重点在互联网+、大数据、新能源、中华文化、食品安全等领域培育一批新的专业增长点,为相关产业发展输送更多专业对口、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创业人才。

  5.健全课程体系

  支持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6.集成创新资源

  以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为依托,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提升计划,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大创深化计划”,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设立专项,支持高校与众创机构进行密切合作。继续开展示范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支持高校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鼓励高校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7.加强国际交流

  以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外培计划”为依托,推动市属高校与海()外名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支持学校通过在校生遴选、投放招生计划两种方式,在各自优势专业选拔优秀学生到国外名校进行13年访学,为北京市相关领域发展培养一批视野开阔、国际交往能力突出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 强化实践创新能力

  8.加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在继续推进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工程教育实践基地、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项目建设基础上,依托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实验教学开放共享项目,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推动高校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及运行管理机制。

  9.深入实施创新创业计划

  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支持力度,确保市财政支持项目数覆盖北京市年均招生人数的20%以上。完善国家级、市级、校级三级创新创业计划实施体系,加强项目过程指导与管理,形成创新实践、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不断深化的持续跟踪支持机制,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项目支持体系。

  10.广泛开展学生学科竞赛

  继续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25项大学生学科竞赛,并根据高校及行业间交流合作需要,将学科竞赛拓展到更多领域,力争每年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学生人数达到6万人。在此基础上,推动高校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竞赛指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发挥学科竞赛活动在促进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三) 完善创业指导服务

  11.加大创业资金投入

  设立“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资金”,支持市级创业园建设、示范性创业中心建设、创业团队及创业实践项目,带动高校加大对学生创业的投入,为大学生创业及创新创意实践提供更多场地和资金支持,力促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创业梦”。

  12.加强创业过程指导

  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水平,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采取设立校内专职教师与聘请社会导师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支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加科学、个性化的职业发展与创业指导咨询服务的师资队伍。满足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需要,整合编写一系列适合高职、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学历层次学生所需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通识教材。

  13.构建创业孵化体系

  与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共同建设“中关村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建立“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辅导、培训、融资、交流等全方位服务。在中关村核心区、良乡及中关村软件园等地分别建设三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同时推动高校加强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建设,形成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市校两级互动互补的创业园孵化体系。

  三、 组织实施

  14.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北京市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创新创业研究领域专家学者、风险投资领域代表等人员组成,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宏观指导。推动高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务、学生、团委、就业创业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15.促进交流研讨

  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指导中心建设,结合学校类型及区域分布,遴选部分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具有先进理念、丰富经验及示范辐射能力的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指导中心,由中心牵头,联合同类型高校定期召开研讨会,对创新创业人才成长规律、创新创业政策及生态等内容进行研究,为区域内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培养提供支持服务。

  16.建设信息平台

  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平台支持,建设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支持、验收、深化、跟踪、服务、发布、统计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科学设计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将平台建设成为汇聚创新创业信息枢纽,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充分发挥高校、学生、风险投资机构等参与创新创业信息交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7.加强宣传引导

  设立“北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宣传周”,通过举办交流论坛,开展巡回展示,进行专题咨询等形式宣传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在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推动高校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勇于承担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使创新创业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任务分解

工作任务

主要工作

重点内容

牵头部门

配合部门及单位

落实时间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培养机制

培育一批新的专业增长点,培养更多专业对口、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创业人才。

高教处

各高校

2015年至2020年

健全课程体系

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高教处

各高校

集成创新资源

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深度合作,积极吸引优质资源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高教处

各高校

加强国际交流

通过国外访学,培养一批视野开阔、国际交往能力突出的创新创业人才。

高教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各高校

强化实践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推动高校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及运行管理机制。

高教处

各高校

2015年至2020年

深入实施创新创业计划

完善创新创业计划实施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项目支持体系。

高教处

各高校

广泛开展学生学科竞赛

扩大学科竞赛覆盖面,发挥竞赛在促进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高教处

各高校

完善创业指导服务

完善创业指导服务

设立“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企业及大学生创新创意实践给予支持。

学生处

各高校

2015年至2020年

加大创业资金投入

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水平,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学生处

各高校

构建创业孵化体系

建设“一街三园”,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辅导、培训、融资、交流等全方位服务。

学生处

各高校


上一条:工商总局关于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北京高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

关闭